信息正文首页 >> 要闻
人大如何适应并用好自媒体宣传?几点思考供参考!
发布时间:2017-08-16   新闻来源:人民代表报   责任编辑:王婧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微博、微信、贴吧、论坛等自媒体平台已经成为新闻传播的重要渠道,是信息宣传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大常委会机关开始使用、重视自媒体,利用自媒体,努力把握自媒体宣传工作的主动权。然而,很多人大机关在自媒体宣传利用方面不尽如人意,没有起到应有效果。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思想未能转变,内容过于生硬,受众意识不强,等等。如何适应自媒体宣传,用好自媒体宣传,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谈几点思考。

时间上,要及时高效。时效性,被称为新闻的“第二生命”,是新闻的三大特点之一。过去,人大新闻宣传虽然也注重时效性,及时编发稿件,然而,人大新闻宣传要经过部门沟通、新闻撰写、领导审核,媒体编辑的挑选审阅和二次编辑等几道“关口”。除非是重大新闻,三四天时间已经属于“高效”。因此,人大新闻宣传稿件经常性地回避具体时间,或者编发一些时效性较弱的通讯稿件。自媒体宣传由于受众面广、操作门槛低,讲究简短、快捷,时效性大为凸显。人大新闻宣传如果继续抱着“三四天正常,有了结果再说”的传统心态,可能会让外界形成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不良印象。因此,在自媒体宣传上,人大机关必须突出时效性。由办公室牵头,畅通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渠道,使宣传人员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各部门工作动态,编发新闻报道。实行新闻宣传的“分级审核制”,一些政治性不强、牵涉不到全局工作的小新闻,完全可以放手给宣传人员审核把握,主管负责人根据自己的职责直接审核相关新闻,提高宣传时效性。

主题上,要鲜明突出。新闻主题是新闻报道的必备要素,是整篇新闻稿件的灵魂所在。传统媒体的稿件众多,竞争激烈,受版面所限,特色不鲜明,主题不突出的新闻,很难通过媒体编辑的“法眼”。因此,人大宣传工作人员在投稿时,都是磨了又磨,改了又改,争取拿出最优质的稿件。自媒体宣传一切由自己做主,少了竞争压力,就显得不这么用心,容易犯“贪大求全”的毛病,什么都想写,什么都想说,往往演变成了“记流水账”,让人看得“昏昏欲睡”。因此,人大自媒体宣传同样要注重提炼和挖掘主题,做到独辟蹊径,让受众眼前一亮。当然,许多人大自媒体机关发布的大多数信息都是简单明了的,如“今天去哪里慰问贫困群众”“今天开展了什么活动”等,诸如此类新闻确实没有什么可以深入挖掘的主题。那就应该考虑能不能在写作手法上有所创新,学习新闻报道中常用的“倒金字塔结构”,把最重要的内容放到最前面,次重要的放到后面,最次要的放到最后。这样读者第一眼就看到了最重要的内容,省去了翻找时间,这也是受众思维的一种体现。

语言上,要生动活泼。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生活的不断变化,我们的日常生活用语也在不断变化。作为一名宣传工作者,要保持对新闻、语言的敏锐度,及时发现、把握最新、最细微的变化,才能在人大宣传工作中与时俱进。习近平总书记在一些公开讲话中,都频繁使用“点赞”蛮拼的”等新潮网络词语,自媒体宣传更要讲究通俗易懂、接地气。然而,在具体实践中,我们却经常发现传统媒体的新闻稿件要比人大自媒体平台上的新闻“接地气”,时不时出现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口头语”,相比之下,人大自媒体宣传就显得语言生硬,缺乏“灵性”。当然,这一方面有政治性、导向性的考虑因素;另一方面,作为“官方认证”,还有“高大上”的心理。因此,人大机关在自媒体宣传上,只要没有导向性错误,就要敢于把网络语言拿过来,为我所用,让广大网民有亲切感,产生共鸣。同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要综合运用文字、图片、漫画、音频、视频等形式进行宣传,让网民爱听爱看。

受众上,要注重互动。受众是一个传播学术语,指的是信息传播的接受者,包括网民、观众、读者、听众等。随着信息内容的爆炸性增长,特别是自媒体平台的发展,信息传播由“卖方市场”过渡到“买方市场”,受众的选择权越来越强,受众意识越来越受到宣传人员的重视,人大自媒体宣传工作必须紧紧跟随这一趋势。由于网络的便捷性,自媒体宣传工作早已突破了以往“点对点”“点对面”的单向信息推送,实现了双向互动和咨询服务。为民用权、依法履职是人大的职责所在,相比与高成本、低效率的实地走访,自媒体平台上的沟通交流,同样可以反映出群众在教育、医疗、环保等方面的关注重点。人大常委会以此作为民生监督的重要参考,把自媒体平台作为人大履职的“直播间”,宣传效果要远远好于事后的总结报道,对于人大的形象树立更有着极大助力。因此,人大机关不能把自媒体平台单纯地作为一个信息发布渠道,要有充分的受众思维,在使宣传内容“接地气”的基础上,主动了解受众需求,提供在线服务,增强群众参与人大工作的积极性和互动性,提升群众对人大工作的认同感。

(本文作者:马晓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