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正文首页 >> 代表园地
郑瑞敏:扑下身子干,必定能翻身!
发布时间:2017-07-05   新闻来源:忻州人大网   责任编辑:贾东宏   

人大代表的助推脱贫故事——


查看苗木墒情(左二郑慧敏)


本网讯(记者贾东宏亢凤莲)繁峙县光裕堡乡大木瓜村没有种木瓜。这个不足千人的小村庄,户均三亩地,往年基本上种的是玉米,一年的仅有收入千把块钱。

对于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们来说,这样的收入也是奢侈的。稍微有些劳动能力的都已经是60来岁的老人,没技术,体力跟不上,打工没人要,几亩薄田是全家唯一的指望。有病的、残疾的,日子过得更是凄惶!


土地贫瘠的大木瓜村种下了(树莓)脱贫增收的希望


日前,记者在繁峙采访市、县、乡三级人大代表“助推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进展情况时,35岁的乡人大代表、该村党支部书记郑瑞敏说,“自从走进这个村,就已经深切感受到,土地贫瘠、靠天吃饭成为它迈不过的一道坎。”

他说,几年来东家出西家进,不知不觉中早已把自己和大木瓜村的人融在了一起。带着对这方土地和乡亲最质朴的感情,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帮助他们走出被贫穷包裹的泥沼。“绝不能在脱贫攻坚的路上掉队,干不出名堂来,怎么对得起党和人民给予的信任。”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在省人防办领导陪同中国树莓产业发展联盟秘书长任煜冰到繁峙县光裕堡乡考察,介绍树莓产业的时候,他的眼睛一亮,种植红树莓三年见收益,进入盛果期后每亩保守估计收入1万元。郑瑞敏敏锐意识到这是个千载难逢的翻身机会,于是他当即和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包村干部第一时间到千里之外的延庆基地考察,最终决定将树莓种植项目确定为大木瓜村脱贫攻坚产业项目。

但是引进这个项目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一期种植规模至少连片300亩,而且最终能发展到5000亩;二是种植范围必须能浇上水。

立地条件差、缺水,是这方土地种植树莓的最大难题。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不能等了。”郑瑞敏凭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决心干成这个事。于是,他积极向乡党委政府打报告申请……终于,在大伙的努力下,一条3000米长的灌溉水线将村里两股人畜饮水的退水接进了田间地头,用节水滴灌精准浇水。大木瓜村多年来一直没有水浇地的历史被正式改写,430亩旱地第一次喝上了“自来水”。

水落实了,村民种不种又成了摆在他面前的最大难题。

在瑞敏的协调下,不要老百姓出本钱,苗子、肥料、地膜全由厂家负责并全程提供技术指导,并选派3名水管员统一负责苗木的灌溉。

尽管如此,仍然有人不同意,甚至公开唱反调:种玉米好歹还能有几个白面钱,种这东西三年不见一分钱,还赔上辛苦,实在划不来。一度时期,因为种与不种两种意见交织陷入僵局。

于是,他挨家逐户去做工作。多次召开村民大会介绍分析种植树莓的优劣得失和效益。村民被他的真诚和执着感动了,160多户人家的430亩树莓终于栽进了地里。

贫困户蔺常青说,不要一分钱,只要自己能动,就是除除草,便等着挂了果卖钱,这样的好事做梦也梦不到,再受穷连老天都看不下去了。

记者赶到大木瓜村时,正遇到瑞敏和省人防驻村工作队一起商量申请以工代赈争取上级资金,筹建一个浅井项目。建成即可覆盖5000亩的树莓用水,彻底解决成片种植的后顾之忧。

除了树莓项目,郑瑞敏还协调了20万元积极上马光伏扶贫新产业,目前县里已经立项报备。他扳着指头算,等项目建成后,每年再为贫困户人均增收1000元不成问题。

蹲在地里,摸着长势正旺的树莓苗,郑瑞敏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样眼中充满柔情,一定要让他们长出最红最壮的果实,带着老百姓一起翻身!对于可能的失败,他抬起头望向远方,坚毅地说,全村的乡亲不脱贫,我就作一颗青松守在这里为他们遮风挡雨!

   

记者采访贫困户

查看苗木长势


分享到:
【相关新闻】